奖励类别 | 科学技术进步奖 | 提名等级 | 一等 | ||||||||||||||
项目名称 | 隧道结构体系安全协同控制理论与设计方法 | ||||||||||||||||
提名单位(提名专家) | 北京交通大学 | ||||||||||||||||
主要完成人情况 | |||||||||||||||||
排名 | 姓名 | 技术 职称 |
工作单位 | 完成单位 | 对本项目主要科技创新的贡献 | ||||||||||||
1 | 张顶立 | 教授 | 北京交通大学 | 北京交通大学 | 全面负责项目研究工作,建立了复合围岩结构模型和荷载计算方法,创建了隧道支护结构体系刚度设计理论,创立了隧道结构体系协同控制技术和全寿命安全动态调控技术。 | ||||||||||||
2 | 方东平 | 教授 | 清华大学 | 清华大学 | 建立了隧道全寿命周期安全风险管控技术,开展了隧道支护结构体系安全性评价工作。 | ||||||||||||
3 | 房倩 | 教授 | 北京交通大学 | 北京交通大学 | 建立了隧道超前支护—加固协同作用模型,揭示了超前支护的变形控制机理。 | ||||||||||||
4 | 孙振宇 | 讲师 | 北京交通大学 | 北京交通大学 | 参与了隧道支护结构体系刚度设计理论和隧道锚固体系协同设计方法的研究。 | ||||||||||||
5 | 陈铁林 | 教授 | 北京交通大学 | 北京交通大学 | 参与建立了隧道支护结构体系协同优化方法。 | ||||||||||||
6 | 吕刚 | 正高级 |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 参与隧道协同支护技术的现场试验,并组织技术成果转化应用。 | ||||||||||||
7 | 侯艳娟 | 副教授 | 北京交通大学 | 北京交通大学 | 参与了隧道运营期结构体系安全性评价和协同性修复技术的研究。 | ||||||||||||
8 | 刘建友 | 正高级 |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 参与隧道刚度设计理论的现场验证,并组织了成果的推广应用。 | ||||||||||||
9 | 苏洁 | 副教授 | 北京交通大学 | 北京交通大学 | 参与了隧道结构体系的长期性能保持技术研究。 | ||||||||||||
10 | 周墨臻 | 副教授 | 北京交通大学 | 北京交通大学 | 参与建立了隧道支护与围岩接触力学模型。 | ||||||||||||
11 | 陈立平 | 高工 | 宁波工程学院 | 北京交通大学 | 协助建立了隧道复合围岩结构模型和荷载计算方法。 | ||||||||||||
12 | 方黄城 | 其他 | 北京交通大学 | 北京交通大学 | 协助建立了隧道支护结构体系刚度设计理论。 | ||||||||||||
13 | 李奥 | 工程师 | bob手机版官网登录 | 北京交通大学 | 开展了隧道围岩结构性和荷载效应的现场试验验证研究。 | ||||||||||||
14 | 罗基伟 | 助理研究员 |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 | 北京交通大学 | 开展了锚固体系协同作用机理的研究工作。 | ||||||||||||
15 | 洪学飞 | 其他 | 北京交通大学 | 北京交通大学 | 参与了隧道支护—围岩协同作用原理的研究工作。 | ||||||||||||
16 | 刘昌 | 其他 | 北京交通大学 | 北京交通大学 | 开展了隧道结构体系病害机理及评价方法的研究。 | ||||||||||||
主要完成单位 | |||||||||||||||||
排名 | 单位名称 | ||||||||||||||||
1 | 北京交通大学 | ||||||||||||||||
2 | 清华大学 | ||||||||||||||||
3 |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 ||||||||||||||||
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不超过10件) | |||||||||||||||||
序号 | 知识产权(标准)类别 | 知识产权(标准)具体名称 | 国家 (地区) |
授权号(标准编号) | 授权(标准发布)日期 | 证书编号(标准批准发布部门) | 权利人(标准起草单位) | 发明人(标准起草人) | 发明专利(标准)有效状态 | ||||||||
1 | 发明专利 | 一种基于围岩结构性的隧道锚固体系设计方法及系统 | 中国 | ZL20181 1036902.5 | 2019年07月05日 | 3443354 | 北京交通大学 | 张顶立,孙振宇 | 有效专利 | ||||||||
2 | 发明专利 | 一种隧道支护结构体系协同设计方法及系统 | 中国 | ZL20181 0809880.5 | 2020年06月05日 | 3828520 | 北京交通大学 | 张顶立,孙振宇 | 有效专利 | ||||||||
3 | 发明专利 | 一种基于安全储备系数的隧道二次衬砌设计方法及系统 | 中国 | ZL20191 0710540.1 | 2020年12月08日 | 4137037 | 北京交通大学 | 孙振宇,张顶立,侯艳娟,房倩 | 有效专利 | ||||||||
4 | 发明专利 | 岩石隧道破岩施工方法 | 中国 | ZL20161 0574719.5 | 2019年1月4日 | 3202948 | 北京交通大学 | 张顶立,曲天智,王梦恕,刘保国 | 有效专利 | ||||||||
5 | 发明专利 | 一种海底隧道主动控制式防排水体系设计方法及系统 | 中国 | ZL20181 0845980.3 | 2019年7月5日 | 3442755 | 北京交通大学 | 张顶立,孙振宇,方东平 | 有效专利 | ||||||||
6 | 发明专利 | 一种隧道模型试验台架 | 中国 | ZL20151 0052099.4 | 2017年11月17日 | 2702575 | 北京交通大学 | 房倩,董飞,张顶立,孟猛,陈立平,王剑晨,宋浩然,台启民,于富才,孙毅 | 有效专利 | ||||||||
7 | 发明专利 | 适用于模拟实验的隧道围岩分层沉降测试的装置和方法 | 中国 | ZL20151 0051540.7 | 2017年08月25日 | 2588727 | 北京交通大学 | 房倩,陈立平,张顶立,应国刚,宋浩然,董飞,于富才,台启民,孙毅,孟猛,王剑晨,李倩倩 | 有效专利 | ||||||||
8 | 发明专利 | 一种平面纯剪试验装置及方法 | 中国 | ZL20151 0195187.X | 2017年10月13日 | 2654202 | 北京交通大学 | 陈铁林,台启民,张中辉,张良以,程少振,刘伟晨 | 有效专利 | ||||||||
9 | 发明专利 | 一种隧道锚定式隧底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中国 | ZL2021 10062241.9 | 2021年04月13日 | 4362306 |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 刘建友,吕刚,岳岭,于晨昀,王婷,刘方,答子虔,李力,张延,张矿三,张鹏,谭富圣,王德福,马福东,蒋小锐,王瑾,曲强,徐治中,陈五二,祝安龙 | 有效专利 | ||||||||
10 | 发明专利 | 水压可控式隧道排水系统及其水压控制装置 | 中国 | ZL20141 0126593.6 | 2016年01月20日 | 1904950 |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 刘建友,吕刚,陈学峰,石山,谭富圣,王杨,彭斌,朱敏,文罕,邢如飞,于晨昀,张恒 | 有效专利 |